当前位置:教改动态>正文

“文学批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改革案例-徐敏/华中师范大学
发布者:zlgc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12-03    查看:1400  次

案例名称:“文学批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改革案例-徐敏/华中师范大学

人:徐敏

所在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特色课程,“文学批评”课程承担着将学生此前所学相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批评素养的“拱顶石”作用,以培养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 力为目标,是中文学科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难度也最大的一门课程。 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师生交互不够、学生批评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课程自 2013 年起实施混合 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教学空间,将讲授、理解性的课堂转变为体验性、交互性为主的课 堂,使学生逐步完成了从“会听”到“会学”的转变。课程提出并实施 MAC 教学法,通过数据分 析进行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精准干预,扫除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滞涨点”,实现了学生学习意愿和思维水平的同步提升。 1. 实施 MAC 教学法,搭建从“会学”到“会问”的脚手架 通过课前对学生学习风格的测定,针对学生感性思维有余,理性思维不足的特点,设计了 “模 仿—运用—创造”三阶式“脚手架”,教师讲解比重随教学进程逐渐减少,学生互动逐渐增加, 直至最后完全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探索完成对课程的总结和展望,顺利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 升。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以班级学习肖像为指引,进行更合理的分组,保证了生生交互的质量 与深度。

2、追踪动态学习数据,准确定位不同学习人群通过对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学习行为如课前预习、课上活动、课后研讨等进行全程动态追踪,数 据聚类和可视化呈现。准确定位出教学中需要首先识别的两类学习人群: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设置学习风险预警,让平台在后续学习中自动对其进行提醒和警示;对那些具有领先优势的同学,则在后 续学习中让他们更多承担“教师代理人”的角色,带动更多小组进入线上学习的良性循环阶段,通 过“学生个体-小组-班级”三个层次间的反复互动,使学生的发言讨论渐入佳境。

3、及时筛查学习风险,精准干预扫清认知障碍 借助学习分析技术,成功定位了混合教学中必须由生生交互转为师生交互的三种情境,通过分 层分类的干预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全班同学的共同困难,通过线上直播“讲解+ 练习”化解学习风险;对学习能力较弱,但学习情感较为积极同学,通过变换分组使其在同伴良性 刺激下实现能力的提升;对学习能力弱、情感也较为消极的同学,通过教师长期关注和及时表扬转 化学习情感,进而实现态度和能力的提升。 MAC 教学法和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分析,使文学批评课程构建了积极有效的混合式学习空间, 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层次深度交互,成功地引导学 生完成了从“会学”到“会问”的提升。

文学批评混合教学先后获得华中师大首届教学创新奖二等奖(2014,一等奖空缺)、湖北省首 届移动教学大赛一等奖(2017)、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先后在全国师范院校文学院院长 年会(2018)、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上进行展示和汇报,在全国几十所院校进行交流。